日本年轻人也太爽了吧!

129 2025-07-29 15:37

现在日本的年轻人真的很魔幻。

工作时间长,不干!工作强度大,也不干!日本的就业市场,几乎一边倒的被年轻人主宰。

东京商工调查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日本企业破产数量创11年新高。这里面破产最多的是餐饮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年轻一辈不愿意接手,招不到人。

另一边是日本公务员招考,出现了“辞退率”超过了5成,郊区甚至上升到6成。这里说的辞退可是考上却不想去了。

公务员不当,家里有铺子不接,企业随便进,日本年轻人真那么爽吗?

先说答案,是真的。2025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8.0%,私立大学甚至达98.1%。很多学生没毕业就已经跟企业签好了工作合同。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他们能这么爽,日本是发生了什么我们理解不了的变化吗?

01、日本家庭平均金融资产达4064万日元

日本央行2025年发布的《资金循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年3月底,日本家庭金融资产总额攀升至2195兆日元,创下有统计以来的第三高峰。

若按野村综合研究所统计的5402.3万户家庭计算,户均金融资产达到约4064万日元(约197万元人民币)。【这里的金融资产涵盖现金、股票、基金与保险等资产类别,不含房产、车辆】。

这是什么概念呢?

2025年,日本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突破25.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创出历史新高。但即便如此,毕业生仍然需要不吃不喝,工作13年才能达到父母积累的这个金融资产数额。

而且与中国特别不同的是,日本的年轻人普遍没有什么购房的欲望。

像东京这些大城市,因房价高、租房便利,自住房拥有率仅为47.1%。也就是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在租房。

背后的原因也挺奇特,日本的父母普遍不会资助子女购房,可能因为要缴23%的赠与税。所以85%新婚夫妇都会选择租房。

这些新婚夫妇一直租房的话,不会焦虑吗?

还真不会,一来核心城市房价太高,二来大多能继承家庭财富。

数据显示,在“自住房以外的土地”中:有65.8%是通过继承或赠与获得。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并没有“去买地”,而是通过家庭继承、亲属赠与得来的。

尤其是现在日本严重的“少子化”,年轻人跨越中年后,获得“天降横财”的概率就越大,形成独特的“遗产经济学”。

瞬间就想到小李子那部《了不起的盖茨比》,所以日本年轻人很可能不是真的在做白日梦。

一个直指灵魂的问题:当你家很有钱,你还要争着当牛马吗?

02、三代人的财富断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这要从日本三代人的财富积累说起。

第一代:战后工业重建期(1945-1975)。战后日本建立了“护送船团”金融体制,政府强制推行储蓄运动(如免除存款利息税),将居民储蓄转化为工业投资资本。

这个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制造业年均增速9.7%,工资快速提升,家庭储蓄率一度达36.2%(1964-1968年),是当时全球最高水平,形成“储蓄-投资-再生产”闭环,奠定了日本家庭资产基础。

第二代:泡沫经济膨胀与破裂(1975-1995)。在《广场协议》后,日元兑美元升值216%,催生股市楼市双泡沫,1989年家庭股票配置占比20%,房产占家庭资产50%以上。海外净资产达3250亿美元峰值,家庭金融资产首破1000万亿日元。

但1991年泡沫破裂后,地价暴跌54%(东京61%),股票市值缩水60%,家庭财富大幅蒸发,但也让居民避险意识强化,资产配置转向保守,无风险资产占比升至80.4%,股票配置降至11%(1995年后)。

第三代:通缩时代的防御性积累(1995-2025)。这也是我们熟知的“日本失落三十年”。所谓的失落,是这几年的日本GDP年均增速仅0.8%。但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家庭金融资产反增至2230万亿日元(2024年底),增长动力来自存量增值而非新增收入。而且这期间,日本股市近十年上涨87.16%,推动股票/信托资产占比升至19.5%(2024年)。

2024年新增投资17.4万亿日元,59%流入股票,年轻群体(20-40岁)权益配置比例达38%。

年轻人热衷投资,还有个原因是通胀逼的。日本的2024年CPI涨幅2.8%,现金实际收益转负,为了让资产不贬值,他们更愿意把钱投入到投资品上。

就是这三代人的保守投资,不断扩大了日本年轻人的财富继承规模。

数据显示,日本50岁以上群体持有68%的家庭金融资产,未来十年将转移超300万亿日元给下一代。

30岁以下群体平均年收入304万日元,但预期继承资产均值超2000万日元。如果是低于平均收入的职业,更会削弱削弱职业的奋斗动力。

有研究指出,日本人的创业意愿已经降至5.2%(G7最低),因继承资产年化收益可以达3%-5%(房产租金/股息)高于中小企业的平均回报率(0.7-1.2%)。

因此,在日本年轻人的“躺赢”心态扩散,受到各方面的影响,58%的20-30岁群体认为“投资理财比职场晋升更能致富”。

但是,这真的好吗?

03、127万家企业的死亡倒计时

可怕的不是年轻人躺平。

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崩塌。

日本政府估算:到2025年底,日本将有127万中小企业主年龄≥70岁,若无人继承则可能面临倒闭。

在厚生劳动省2025年调查显示,制造业接班人群体中82.3%拥有高等教育学历,但仅9.4%愿继承家业。大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8.1%(2024年),年轻人更倾向在入职大企业或都市职业,而非继承地方中小家业。2024年上半年百年老店破产案例中,制造业与零售业各占30%。

而且受到“成本危机”(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日元贬值等)影响,继承中小企业的价值进一步下降。

更严峻的是,在这些现象背后,日本年轻人还演生出了“极简生存术”,简单来说,就是不结婚、不生育、不买房,减少不必要开支,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23年统计,20至34岁人群的消费支出较1990年同期下降约25%,显示出明显的低欲望特征。

低欲望自然就不想奋斗,在职场中不追求升职加薪,更倾向于低强度、低回报的工作,被日本社会称为“平成废物”或“草食系”。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24岁的日本青年,在东京他每月仅需95,000日元便可维持基本生存,其中网吧包月住宿占6万日元,便利店便当支出1.5万日元,国民医疗保险固定支出1.2万日元。

而他继承了一间涩谷的45㎡公寓,月租金的净收入约15万日元。这让他在便利店的兼职工作(时薪1500日元),更像打发时间的社交补充。有一份年轻人就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有40%的受访者无意从事全职工作。

这种“躺平”文化,更造成了日本劳动力市场的断崖式下跌。

2024年应届生岗位供需比达1:1.75(45.5万毕业生 vs 79.7万岗位),中小企业求人倍率高达6.19(1个毕业生对应6家企业)

而劳动力的严重短缺,迫使企业将资源投向“保生产”而非“促创新”,2024年日本制造业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收)降至2.1%,创出30年新低。

日本引以为傲的半导体行业,一度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到了2025年,日本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已经萎缩到不足10%,被三星、台积电彻底碾压。

有学者认为,日本若无法打破“少子化→人才萎缩→创新乏力→经济衰退→低欲望”的链条,日本或将永久性失去尖端技术竞争资格。保守预测,到2035年,日本在6G、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的全球份额将降至5%以下。

现在日本年轻人看起来很爽,不用奋斗就能躺平。

但当整个社会都在吃老本时,谁来创造新的财富?

这不仅是日本的问题。

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下一篇:美日史上最大协议落地,特朗普赢了,日本买单的代价有多真实
上一篇:键盘侠追着骂,朱孝天一句话怼回去,汪小菲得有钱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