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书籍《慕少,请你消停点》心动情节引发集体共鸣!
173
2025-07-13
美国海军的病,病根不在太平洋,而在自家船坞!
当舰队规模跌至25年新低,造船厂萎靡不振、烂尾工程遍地时,美军上将却反常呼吁中国:“停止扩建海军,再造下去没必要!” 这份公开“示弱”的背后,究竟是战略智慧,还是“我生病,你吃药”的帝国式焦虑与傲慢?
将军想把锅甩给中国,但这套说辞连自己人都骗不过去。美国海军的病,病根不在太平洋,而在本土那些老旧、低效、死气沉沉的船坞里。
数字是最不会撒谎的。美国海军的舰艇总数已经跌到了290艘左右,是25年来的新低。更要命的是,船队“新陈代谢”严重失调,退役的速度比下水的速度快得多。
按海军自己的说法,明年要退19艘,新来的只有6艘,一来一回,舰队又小了一圈。
这种窘境,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因为造船业这台发动机,已经锈得转不动了。冷战后,美国一头扎进金融和高科技,把造船这种“傻大黑粗”的产业扔到了一边,结果就是今天全国能造大船的厂子只剩下6家,产业工人数量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
对比一下就知道差距多恐怖。全球造船市场,中国占了快一半,美国只剩下不到1%。中国的船厂一年下水的军舰吨位,能顶得上一个中等强国海军的总和。而美国呢?造一艘船的成本是中国的三倍,工期还一拖再拖。
曾经画下的大饼,“381舰艇计划”,现在看来更像个笑话。别说扩充,能保住现有规模就谢天谢地了。
光是造不出来还不够,之前投下巨资的几个明星项目,也成了吞金兽和烂尾工程。被吹上天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花了300多亿美元,结果因为配套的炮弹太贵干脆不买了,成了个只能在海上漂着的铁疙瘩。
还有那个濒海战斗舰,花了550亿,本想着用它来“降维打击”,结果浑身是病,战斗力堪忧,被海军官兵自己戏称为“小破船”,大量舰艇没服役几年就得提前退休,钱花出去了,响儿都没听到几个。
就连海军的脸面,福特级航母,也被那个不靠谱的电磁弹射系统折腾得够呛,迟迟形不成完整的战斗力。这一系列的失败,深刻说明了美国海军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是从根上烂了。
将军在国会上把这些真问题藏着掖着,反过来要求别人“自宫”,这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
工业基础垮了,但帝国的架子不能倒。这或许是理解美国当前心态的关键。虽然造船厂的机器都快转不动了,但华盛顿的战略家们,脑子里想的还是冷战刚结束那会儿,自己独步天下的光景。
考德尔将军的话,就是这种心态的活标本。他说中国海军扩张“没必要”,言下之意就是,全世界只有美国海军的扩张才叫“必要”,因为那是维护“世界和平”。他说中国扩张会增加“冲突风险”,却绝口不提自家的航母编队一年到头在别人家门口晃悠。
这种双重标准,连美国自己的一些议员都看不下去了。有人当场就问,凭什么说中国在自己领海部署防御力量,比美国跨越半个地球来巡航更危险?这个问题,直接捅破了那层霸权逻辑的窗户纸。
其实,这不是美国第一次玩这套。一百年前,英国和美国在一战后筋疲力尽,眼看日本海军异军突起,追赶势头很猛,心里发慌。怎么办?打是打不动了,那就坐下来“谈”。
于是就有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大家按比例限制主力舰规模。说白了,就是牌桌上玩不过,就提议修改游戏规则,强行把对手的势头按下去。
八十年代对付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也是一个路数。看你发展得太快,威胁到我的地位了,就用各种贸易和政治手段给你套上枷锁。
今天考德尔的喊话,以及美国政坛一些人重提“新海军条约”的想法,不过是历史的重演。当硬碰硬的实力竞争造船跟不上的时候,就想用软手段外交、规则来找补。
可惜,时代变了。今天的中国,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中国发展海军的目的,说得也很清楚,就是“近海防御、远海护卫”。
翻译过来就是,看好自己的家门,保护自己在全球的贸易通道和公民安全。这和美国要在全球维持军事霸权,是两码事。
一个依旧活在旧日荣光里的帝国,无法理解一个新兴大国基于自身需求发展国防的正当性。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才是美国一切焦虑和迷惑行为的根源。
当力不从心的现实,撞上了不愿放下的身段,就必然会产生“我生病,你吃药”这种荒唐的逻辑。
这套逻辑的核心,是把自己的内部问题,包装成一个外部威胁。我造船业空心化了,怎么办?不是去反思产业政策,重振制造业,而是要求你别造了,这样我的相对优势不就回来了吗?
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主义,是一种战略上的懒惰。
它反映出美国精英阶层在面对真正的、结构性的国内挑战时,已经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只能寄希望于通过外部操作来维持表面的体面。
但国际政治是很现实的,你的话语权最终还是由你的实力来背书。
当全世界都看到你的船厂空空如也,你的军舰排队等着维修时,你那套关于“规则”和“秩序”的说辞,听起来就没那么有说服力了。
连美国的盟友们都开始有自己的小算盘了。欧洲在高喊“战略自主”,中东的石油富国们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就连菲律宾这种需要美国安全保护的国家,也在经济上和中国越走越近。
大家都不傻,一艘连自己都修不好的船,怎么能指望它为你遮风挡雨?
当然,美国军方也在想别的出路,比如大力发展“无人舰队”。想法很好,试图用技术上的“代差”来弥补数量上的劣势。
但这更像是一场赌博,把未来押在了一项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上。无人系统同样需要强大的工业和软件支持,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它的可靠性还是个巨大的问中。
与其说这是深思熟虑的战略转型,不如说是在无计可施之下,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它试图绕开制造业这个最难啃的骨头,但这恰恰是无法绕开的。
考德尔将军的那番话,就像一艘巨轮在迷航时拉响的汽笛,声音很大,却充满了迷茫和无助。它没能吓住谁,反而让全世界都更清楚地看到了这艘船的窘迫。
美国海军今天面临的真正对手,不是太平洋对岸的任何国家,而是它自己。
是那个被金融和互联网泡沫冲昏了头脑,遗忘了实体工业的自己。是那个依然抱着过时的世界地图,不愿承认世界已经改变的自己。
海洋不会听任何人的抱怨。海权归根结底是焊枪、是钢板、是起重机铸就的。真正需要动手术的,不是对手的船台,而是自己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