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老刘荐买CR-V,十年车龄底盘未掉链,汽车杂志盛赞稳
142
2025-08-10
每年国庆、春节,从粤港澳大湾区去粤西的车主谁没踩过坑?明明200公里出头的路,能堵到油表见底、膀胱告急,导航上的红色拥堵线能从早红到晚——这东西向交通的“肠梗阻”,早成了千万人出行的心头刺。而现在,一条能打通这层堵点的“大动脉”正在赶来,它就是惠州至肇庆高速公路,俗称的惠肇高速(粤高速S18)。
别以为这只是条普通高速,它的分量可不小。在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里,它是“四横线”的关键一环,一边串着惠州,一边连起肇庆,还是惠州“丰”字交通主框架的“沿江轴线”,相当于给大湾区东西向装了条新“快车道”。更关键的是,它不只想解当下的堵,还盯着长远——以后能顺着它往广西、贵州这些西南地区走,把大湾区的辐射圈拉得更开,让区域协同发展不再卡在“路上”。
这条高速的路线也规划得明明白白,东起惠州惠城区江南街道,西到肇庆封开县大玉口镇群星村的省界,直接对接广西的苍昭高速,分成三段推进:惠城到增城段长约62到65公里,白云到三水段主线27公里多,还有条5到6公里的红棉支线,最长的是三水到封开段,足足159公里出头,中间还能借道已通车的花莞高速(增城到白云段),不用重复铺路浪费钱。
光看规格就知道投入不小。惠城到增城段是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路基宽42米,桥隧比高达70.71%——也就是说近七成路段不是架桥就是穿隧道,光桥梁就有44公里多、38座,还有1座2000多米的隧道,单这一段投资就约222.74亿,其中惠州段占了159亿。
白云到三水段主线是双向六车道,时速100公里,支线是四车道,总投资约37亿。三水到封开段更猛,双向六车道、时速120公里,估算要花376亿多,光建安费就259亿多,整个项目的投入规模,说是“重金打造”一点不夸张。
建设节奏也按部就班,走的是“分段开工、一并通车”的路子。惠城到增城段动得最早,2022年11月就开建关键的东江特大桥——这桥主跨260米,是双塔斜拉桥,2023年11月完成主墩桩基浇筑,到2025年4月,下部结构已经完成67%,计划2027年1月完工。
白云到三水段2022年11月开始环评公示,2024年6月广州段拿到国务院批文,2025年3月佛山段用地也批了,现在白云区已经签了940亩集体土地的补偿协议,管线迁改也在推进,计划2025年底交完所有地,争取2028年建成。
三水到封开段虽然在前期,但动作不慢,2025年4月招标找投资人,7月就有9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376亿中标,初步设计已经审完,今年6月九坑山隧道和青岐涌特大桥也开工了,预计2025到2029年建4年,整个项目预计2029年全线通车。
等真通了车,好处可不是一星半点。惠州到肇庆现在要2个半小时,以后1个半小时以内就能到;广州到惠州能少走30分钟,通勤、出游都省了不少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能分流广州西二环、广佛肇高速的车流,以后节假日去粤西,再也不用盯着导航上的红线发愁。
而且它还能和花莞、大广、机场高速这些连起来,让大湾区的高速网更密,就算某条路堵了,也能快速绕路,路网韧性一下子就提上来了。经济上更不用说,惠州、广州、佛山、肇庆之间的联系会更紧,肇庆的四会、广宁这些北部地区也能被带动起来,甚至能通过广西连到贵州、云南,让大湾区的发展不再“偏安一隅”。
当然,建这条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惠城到增城段桥隧多、地形复杂,像东江特大桥、观洞隧道这些工程,技术难度高,安全要求也严,施工队得捏着把汗干。而且路线跨了好几个地市,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的工作量特别大,要协调的部门和利益方多,稍微没衔接好就可能耽误进度。另外,建高速也得顾着生态,环评要求不能打折扣,得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这又是一层考验。
但长远来看,这条路的价值远不止“不堵车”。它能帮大湾区更快建成“1小时生活圈”,以后跨城上班、周末去周边玩,再也不用把时间耗在路上;作为广东连广西的新通道,还能强化大湾区和西南地区的联系,让货物流、人才流走得更顺。对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这些规划,还有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博罗这些县域的发展,也能添把力。
堵在路上的是车,卡着的是区域发展的节奏;修通的是高速,连起的是城乡繁荣的未来。话说回来,你有没有在节假日堵在去粤西的高速上?当时最让你崩溃的是憋尿还是看着油表掉?要是惠肇高速通了,你会不会优先选它走?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