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道保温衣
85
2025-07-10
中国西北戈壁深处的某导弹靶场最近成为国际焦点。
2025年6月,美国军事分析家托马斯·舒盖特通过商业卫星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发现这片300多平方公里的荒原上,赫然陈列着美日现役军事装备的1:1模型。
F-16与F-35战斗机组成战斗编队,日本航空自卫队的E-767预警机模型已经被导弹炸成碎片,混凝土掩体爆裂的痕迹清晰可见。
卫星图像显示这些仿真模型并非随意摆放。
F-35机群保持着标准的作战间距,破损位置集中在驾驶舱和发动机舱段,与东风导弹破片杀伤模式吻合。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架彻底解体的大型预警机模型——日本现役的E-767装备被完整复刻,机翼和雷达整流罩的残片散落半径超过70米,显示出精确打击后的高毁伤效果。
距离机群五公里处,一组钢轨上固定着车辆模拟装置,沿着设定路线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移动,轨道末端可见多枚导弹撞击造成的锯齿状裂痕。
这片靶场的设计显然经过周密规划。
三组平行的移动标靶轨道穿越沙漠,轨道附近散落着被贯穿的混凝土板。
某些掩体存在明显的"选择性摧毁"特征,相邻两个掩体中的弹孔数量差异巨大。
在某处直径30米的环形区域内,六枚弹头几乎同时命中圆心位置,显示导弹具备末端弹道修正能力。
靶场东南角矗立着占地3000平方米的网状结构标靶,其承重柱间距与大型机库规格高度相似。
这不是中国首次公开针对美日装备的演练。
三个月前的海军军舰开放日上,官方展板直接使用美国"阿利伯克级"和日本"爱宕级"驱逐舰的实拍照片作为假想目标。
本次曝光的靶场则将矛头指向空中战力,特别是日本部署在冲绳的E-767预警机。
该机型负责监控东海空域,长期被视作区域防空体系的核心节点。
托马斯·舒盖特在分析报告中指出,移动标靶系统真实模拟了战时车辆机动状态,轨道速度恰好匹配军事车队公路行进的常规时速。
加固掩体的多层复合结构被穿透的位置,与美国驻日空军基地机堡的设计参数存在关联性。
五角大楼近日公布的推演报告证实,类似标靶系统能有效验证导弹对分布式部署目标的打击效率。
美日现役装备的完整复制具有强烈针对性。
F-35模型的比例严格遵循机身长15.7米、翼展10.7米的实际尺寸,这对导弹导引头的目标识别测试至关重要。
现场发现的大量预制破片说明测试可能涉及多弹种配合:高爆弹头负责摧毁预警机这类高价值目标,穿甲战斗部用于打击加固掩体,子母弹则针对行进中的车队目标。
《国家利益》杂志援引的卫星影像时序分析显示,该靶场投入使用至少18个月,期间进行过三十余次实弹测试。
最近两次试验相隔仅两周,打击精度有明显提升。
这种频率暴露出解放军正在强化应对突发状况的快速反应能力,与美军推行的"分布式作战"概念形成直接对抗。
日本防卫省注意到,标靶分布形态与其加强西南诸岛军事部署的方案存在空间重叠。
这片荒漠中的战争预演折射出新型战略博弈形态。
当五角大楼强调用分散部署降低战损时,东风导弹的弹着点正在压缩对手的机动空间;日本竭力打造离岛防御链,E-767预警机模型的残骸却验证了其关键节点的脆弱性。
水泥碎块间的预制破片、轨道标靶的金属残渣,共同勾勒出未来战场的前置轮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