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来多重利好,市场信心能否持续升温?

196 2025-07-29 21:07

每到周末,投资者总是格外关注政策动向和市场风向。刚刚过去的一周,对A股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提振:上证指数收涨0.69%,深证成指涨2.04%,创业板更是大涨3.17%。这已经是七月连续第三周上涨了,难怪不少人开始琢磨,这波行情到底还能走多远?会不会再现逼空走势?答案其实就藏在本周一连串重磅消息里。

先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信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开会,把十几家龙头车企都请过来,不仅要规范价格战,还强调产品质量和网络乱象治理。这可不是简单喊口号,而是真刀真枪地部署监督检查、完善标准、强化自律。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新能源车已经从拼速度转向拼质量,从野蛮生长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任由低价竞争、假宣传横行,那产业升级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这场座谈会既给企业敲了警钟,也为整个行业定下基调——未来比的是谁能真正把技术做扎实,把品牌打响。

再看前沿科技领域。本周工信部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不少人可能觉得这些概念有点虚,但你仔细想想,每一次经济转型,不都是靠新赛道、新动能带出来的吗?提前布局,就意味着中国有机会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为经济注入全新活力。这种既盯紧当下又谋划长远的思路,说白了,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只许创新突围。

金融系统同样没闲着。金融监管总局专门开会强调,要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防范重点领域风险,还要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这背后反映出一个现实:只有守住风险底线,资本才能安心服务于产业升级。而且,无论是保障融资还是保护消费者权益,都直接关系到普通人的钱袋子和企业的发展动力。有这样“兜底”的举措在,大盘稳健运行才更有基础。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大动作: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获批,这是新规出台后的首单重大资产重组案例。不只是两家央企“抱团取暖”,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优化。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需要的不只是订单数量,更需要研发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而这次合并,很可能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新标杆,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业的硬核实力。同时,“并购六条”政策落地后,并购潮水涌现,各类支付工具花样翻新,大幅提升了资本市场活跃度,也让更多优质资产得以优化配置,为企业战略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当然,有热点也有冷静分析。从消息面来看,下周没有明显利空影响,新兴赛道依然火热;板块方面,创新药持续创高,银行券商逐步回暖;技术面上成交量温和放大,多头排列特征明显……所有迹象都表明,这轮行情短期内还将延续震荡上行趋势,中长期则具备慢牛基础。当然,每个人都知道股市不会永远只涨不跌,但眼下确实没必要因短期波动患得患失,与其焦虑追涨杀跌,不如耐心持有自己熟悉、有基本面支撑的优质标的,用时间换空间,让复利自然发生作用。

有人说,“悲观者正确,但乐观者赢得未来。”我倒觉得,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与产业变革之下,坚持理性乐观,比什么都重要。那么,你怎么看接下来A股走势,会选择持仓等待还是逢高减仓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AI热点大赛

下一篇:银行卡拒绝交易怎么解除?
上一篇:中美角逐的不是贸易科技金融,而是百年一遇的冲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