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假肢选得好,走路能自带 “轻盈感”的关键有哪些?
79
2025-08-18
张建军捏着档案袋的手指关节发白,那张缺了关键页的《医学鉴定审查表》让他的后背唰地冒出一层冷汗。
这个在部队里因强直性脊柱炎疼得蹲不下去都硬扛的汉子,这会儿站在谷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大厅里,腿肚子直打转。
"大兄弟,说句实在话,这材料要是补不齐,往后每个月四五干块的抚恤金可就要打水漂喽。"工作人员老杨递过来一杯热茶,茶叶梗在杯底打着转,"咱当兵的人讲究一个实在,这事儿真没跟你打马虎眼。"
张建军端着纸杯的手有点抖。他想起在青藏线上驻守那会儿,半夜站岗被风吹得鼻涕结冰都没怂过,眼下却被一张纸给难住了。"杨哥,这病是在部队医院查出来的,手续都是按规矩办的,咋就偏偏少了这一张?"他嗓门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引得旁边排队的老兵们都往这边瞅。
老杨把手里的档案翻得哗哗响:"老弟你看啊,这病历本、诊断证明、部队批准文件都齐整,就缺这张表。好比你去火车站,身份证、车票都带了,结果发现核酸报告忘拿了——一个理儿!"这比方打得够接地气,张建军苦笑着抹了把脸。
要说这老杨也是个妙人,在退役军人事务局干了小十年,练就一身"望闻问切"的本事。别人看档案是走流程,他看档案跟老中医号脉似的,哪个犄角旮旯的毛病都逃不过他的法眼。"这么着,我现在就给你们老部队挂电话。"老杨抄起座机,手指头在号码键上按得噼里啪啦响,"喂?是某部政治处吗?我谷城老杨啊!"
电话那头的小战士估计是新来的,查个档案跟走迷宫似的。老杨这边急得河南话都蹦出来了:"中不中给句准话!人家老兵当年在高原,零下二十度趴冰卧雪都没含糊过,这会儿在咱这儿卡壳算咋回事?"办公室里其他工作人员听着都捂嘴乐,这老杨办起事来跟打仗似的,那股子较真劲儿倒真有几分兵味儿。
说真的,这评残材料就跟打仗时的弹药补给一样金贵。政策上白纸黑字写着三十天的办理期限,眼瞅着就剩最后四五天了。张建军每天盯着日历本,那滋味比当年等着实弹射击考核还煎熬。家里老婆天天打电话问进展,他嗯嗯啊啊应付着,转头蹲在事务局门口抽闷烟。
那天下午正赶上下雨,老杨举着伞小跑过来:"老张!快瞧瞧这是啥?"牛皮纸信封里那张泛黄的表格,边角还沾着点茶水渍,鲜红的公章像朵梅花似的绽开在右下角。张建军捧着纸,手指头不自觉地摩挲着那个章子,雨水顺着伞骨滑下来砸在地上,他忽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热。
锦旗送来的那天特别热闹。红底金字的旗面上,"为退役军人排忧患,帮退伍老兵解万难"十四个大字亮堂堂的。局里的小年轻们举着手机要合影,老杨躲在人堆后面直摆手:"整这些虚的干啥!咱事务局不就是给军退兄弟们跑腿办事儿的嘛!"
要说现在这退役军人保障政策,确实比二十年前强多了。搁以前,多少退伍老兵为个伤残认定跑断腿,材料递上去就跟石沉大海似的。现在县里每个季度都搞政策宣讲会,事务局的官微还整了个"军退百事通"专栏,啥疑难杂症都能在线咨询。有回半夜两点,群里有个老兵问优抚金的事儿,值班员愣是秒回了条六十秒的语音。
张建军后来成了事务局的"常客",不过不是来办事的。每逢过节,他总拎着老家种的橘子和山楂来看老杨他们。有一回正赶上新政策宣讲,台下坐着的退伍兵们七嘴八舌提问题,张建军站起来就来了段现场说法:"我打个比方啊,这评残材料就跟咱们当年擦枪似的——零件一个都不能少,手续一步都不能乱!"底下一片哄笑,有人起哄喊"老班长说得好",气氛热闹得像连队过节会餐。
办公室墙上那面锦旗天天被擦得锃亮,阳光照过来的时候,旗面上的金字能把人眼睛晃花。老杨常说,干这行讲究个将心比心。当年他刚转业那会儿办手续,也遇到过材料不全急得团团。现如今坐在办事窗口这边,看见穿迷彩服的进来就条件反射想递杯热水——这大概就是当过兵的人才懂的默契。
本文只是休闲娱乐,不会及任何商业用途,假如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