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防长摊牌?扬言为台湾“血战”,真敢成首个与中国开战的五常

144 2025-08-06 00:29

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最近在澳大利亚公开表态,要是台海那边真起了冲突,英国已经准备好在太平洋地区投入作战。这话一出,据说坐在他旁边的澳大利亚副总理脸色都有些微妙。

这场景,简直是眼下英国外交困境的活写真:嘴上说得震天响,摆出一副“全球英国”的姿态,可实际行动呢,往往差那么点意思。

这番话放出来的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忙着搞他的“高尔夫外交”。这背后,其实是英国脱欧后,急着在全球找自己新定位的那份焦虑。

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会聊聊为什么在东亚和中东这两个热门区域,伦敦每次一“高调”亮相,最终都像是自曝其短,凸显出其国力跟不上野心的问题。

航母缺“牙”,何谈威慑?

就拿最近那场“护身军刀”联合军演来说吧,那是19个国家、3.5万人马凑一块儿的大阵仗。按理说,英国应该好好秀一把肌肉。

结果呢,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在演习里的表现,被外界狠狠批评了一句“拉垮”。更尴尬的是,这艘号称造价超过30亿的大家伙,连舰载机都没凑齐。

这一下,英国核心军备的短板可就暴露无遗了。纸面上的投入和实际的作战能力,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回顾一下,英国皇家海军上一次大规模派遣航母进行远程部署,还是在2021年。那会儿这动作就已经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再往前一点,英国护卫舰曾穿越台湾海峡,结果呢,被解放军东部战区全程跟监,最后在严密监视下离开了那片海域。

这些过往的经历,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英国在印太地区的象征意义,远比它的实际威慑力要大。说白了,就是“嘴炮震天响,实操一无是处”。

所以,当约翰·希利在澳大利亚放出那样的豪言时,才会显得如此不合时宜,甚至有些滑稽。毕竟,实力摆在那里。

脱欧之后的英国,国内政治迷茫,经济也持续衰退,社会更是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急着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印太地区刷存在感,无非是想转移国内的矛盾。

然而,这种强硬姿态,被不少人认为是“政治作秀”,根本不具备什么实际威慑力。约翰·希利的发言,可能为了讨好美国和国内保守派,但效果似乎适得其反。

因为这番言论,不仅没能得到普遍支持,反而让大家觉得,这根本就是跟英国现在的国力严重脱节。

高尔夫桌边,配角戏份?

把目光从中东拉回来,看看那里最近的局势升级,也能发现英国在国际博弈里,扮演的角色有点被动和次要。

本月13日,以色列就对伊朗的德黑兰、纳坦兹、伊斯法罕等好几个关键军事和核设施,发动了一轮大规模打击。

没过几天,也就是21日,美国和以色列又协同行动,对伊朗的福尔多、纳坦兹以及伊斯法罕核设施,又进行了一轮精准打击。

紧接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公开宣布行动成功了,并且直接敦促伊朗,必须坐下来谈判。这架势,是真没给伊朗留什么面子。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军事行动发生前后,特朗普总统正以私人名义在苏格兰的高尔夫球场玩着呢。期间,他还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以及英国首相斯塔默见了面。

这,就是所谓的“高尔夫外交”。外界普遍解读,这是美国想进一步拉拢盟友,好巩固它在全球,特别是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可是在这波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里,英国似乎没怎么露脸,也没扮演什么关键角色。约翰·希利这位国防大臣,虽然对外强硬,但更多像是为了向美国示好。

这跟欧盟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会晤中就明确表示,欧盟要追求“战略自主”。

她这话一出,就显得英国紧跟美国战略的步调,有点过于僵硬了。这让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性,看起来打了折扣。

而伊朗这边呢,国防部长阿齐兹·纳西尔扎德在国家遭受军事打击之后,立马就动身了。

他于25日出席了在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国防部长会议,并且在会上公开谴责了美以的侵略行为。

更重要的是,纳西尔扎德还在会上呼吁中国,希望中国能发挥更公正的作用。这无疑是伊朗在遭遇打击后,积极寻求国际支持,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后盾。

太平洋上,独舞空虚

约翰·希利在澳大利亚的那番话,说英国准备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尤其是为了台海冲突。他本意可能是想秀一下英国的全球影响力。

可结果呢,这番话让坐在他旁边的澳大利亚副总理当场就有点下不来台。这反映出,区域内的盟友对这种强硬表态,并不都买账。

澳大利亚对台海这类敏感问题,一直都保持着模糊态度,他们可不乐意被不明不白地拖进潜在的冲突里。英国这番言论,反倒显得有点孤家寡人。

英国眼下确实面临困境,脱欧的后遗症还在,经济衰退、社会分裂,这些问题让政府焦头烂额。他们急着在印太地区刷存在感,也是想转移国内的矛盾焦点。

但这种姿态被不少人认为是“政治作秀”,没啥实际威慑力。这跟英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军事实力形成了巨大反差。

25日,伊朗防长纳西尔扎德在青岛参加上合会议,并向中国寻求支持,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上合组织成员国包括中、俄、印、巴、伊等十个国家,其地区影响力不容忽视。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也在上合会议上发言,强调上合组织应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呼吁各成员国团结协作,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这与一些外部势力加剧地区紧张的论调形成鲜明对比。

东盟国家也明确表态,反对外部势力介入台海。他们的立场,代表了区域内大多数国家对和平稳定的渴望,不希望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中国在台海地区的军事存在感日益增强,战机巡逻常态化,对任何外部干预都持强硬立场。英国那点“秀肌肉”的动作,在真正的实力面前,显得无足轻重。

笔者以为

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那句在澳大利亚引人尴尬的豪言,并非偶然的口误。它更像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战略惯性在作祟。

无论是想在台海问题上高调“秀肌肉”,还是在中东冲突中紧紧跟随美国的脚步,伦敦似乎都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那就是,他们既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主导棋局,也无法赢得真正的追随。这种状态,着实让人唏嘘。

英国,是时候该从“日不落帝国”的冷战旧梦里彻底醒过来了。与其耗费有限的资源去扮演一个力所不能及的全球角色,不如正视国内经济衰退的现实。

也许,他们眼下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想办法修理好那艘被称为“行走的故障博物馆”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吧。

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里,精准地找准自己的定位,远比那种虚张声势,来得更为重要。

下一篇:以军每天给加沙放水,三地停火10小时,真的是让步?
上一篇:触乐怪话:我在游戏里“视奸”我的臣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