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乡镇“应急叔叔”走进课堂,把安全教育从说教变成了实操课

73 2025-09-18 09:40

“同学们,如果家里炒菜油锅着火了,第一步怎么办?”操场上的提问把孩子们拉回现实,那一刻不是教科书上的理论,是真正能救命的常识。我跟你说,孩子们眼睛亮得很,真心的。就像电影里不一样,这是真刀真枪的演练。9月9日至11日,马边彝族自治县各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派人上阵,用防火疏散、隐患排查治理、灭火器使用、心肺复苏等专业术语把抽象的应急预案变成能做的动作,接地气,接脑子。

讲授方式不像老套的说课,既有动画视频,也有真实案例,还有发放的宣传折页和多媒体课件,互动问答把课堂变成演练场。一个孩子课后说“应急办公室的叔叔讲得特别有趣,我现在知道逃生要用湿毛巾捂口鼻了!”就是孩子记得牢,老师也受提醒。粟盈刚老师表示,这样的外请不仅弥补学校在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上的短板,也让师生建立事故链的认知,等一下,别小看这些小动作,它们能把概率翻盘。

把岗位从办公室搬到讲台上,是一种创新的外展治理。试想,把专业人员的实操经验和乡镇级的应急体系结来,能提升基层救援能力和社区韧性。是不是长久可行?这是个刀口上的问题。经费、常态化培训、设备维护、演练评估都要跟上才行,我才不信光靠一次两次就能稳住结果。应急管理局说会推广,但真正落地需要标准化的课程包、评价指标和学情跟踪,这样才能把“临时老师”变成制度性力量。

要做得更好,不能只有热情要有方法。建立常规演练台账、明确风险评估频次、把家长和社区志愿者纳入演练编组、用数据化手段跟踪改进,是务实路径。乡镇应急办也要把专业术语成孩子和家长听得懂的语言,做成情景化手册,让学习效果可测可复现。我跟你说,光靠讲故事没用,得把技能变成条件反射,真心的。

把安全教育放回生活,是一种温柔又强硬的治理方式。结束时,操场上孩子们围着“临时老师”问这问那,风吹折页的一角,像一只小帆要启航。就是这样的课堂要常开,像呼吸一样自然,才能在突发时刻把生命的门牢牢关上。真假的?不信你来现场瞧瞧。

下一篇:巴西0-1爆冷!9号前锋仅6.3分:8场0球被换下!
上一篇:用优待证免费坐地铁!满满的幸福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