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开国大将有20名、都有谁会上榜

136 2025-07-14 14:11

1955年授衔时,十大将名单尘埃落定,但若名额翻倍,谁会跻身其中?肖克、王震这些名字背后,藏着比肩大将的资历与战功。红军时期的军团长、抗战时的副师长、解放战争中的野战军副司令——他们的履历甚至碾压部分大将。为何最终止步上将?是战功不足,还是另有隐情?

争议从肖克开始。作为开国上将之首,他红军时期已是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时担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与贺龙元帅平级。而十大将中,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职务可与之比肩。更扎眼的是,大将谭政在四野的副政委职务,竟比肖克的华北军区副司令还低半级。有人翻出历史档案:若按“红军师级、抗战旅级、解放战争兵团级”的硬杠杠,肖克早该戴大将衔。但反对者冷笑:“资历不等于战功,他打的硬仗比得过许光达?”

王震的履历更耐人寻味。红军时期他是红六军团政委——这个职位在十大将中仅王树声担任过。抗战时他率359旅开垦南泥湾,解放战争指挥一野兵团,与许光达大将并驾齐驱。老百姓至今记得“王胡子”的传说:他带兵横穿大半个中国,从陕北打到新疆。但反对声随即而来:“兵团司令?杨得志、杨成武也是,难道都该升大将?”

李达的“活地图”称号成为焦点。这位二野参谋长辅佐刘伯承打赢淮海战役,但有人翻旧账:“参谋长终究是幕僚,陈赓大将可是亲自带兵歼灭‘天下第一旅'!”普通老兵却反驳:“没有李达的部署,部队连敌人在哪儿都找不到!”

表面看,争议似乎止于“战功与职务孰重”。但暗流早已涌动:许世友在济南战役指挥14万大军,麾下宋时轮、王建安都是上将;刘亚楼29小时攻克天津,战果超部分大将。支持者搬出数据:许世友红军时期就是军长,比黄克诚还早两年。反对派却揪住细节:“他抗战时只是旅长,凭啥越级?”

更微妙的是王宏坤。这位129师旅长曾与陈赓平级,解放战争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直接辅佐刘伯承。但质疑声刺耳:“红四方面军的‘山头'已经出了徐海东大将,还要再加一个?”

惊天反转来自苏联档案:刘亚楼竟参与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唯一有苏德战争经验的开国将领,他组建空军时连苏联顾问都服气。但反对者立刻揭短:“四野参谋长转空军,和粟裕指挥大兵团能比?”

火药味在张宗逊身上爆发。这位一野副司令员与彭德怀搭档,职务对标粟裕。可有人翻出1947年陕北败绩:“他把中央警卫部队都打光了,也配当大将?”支持者拍桌:“后来西府战役谁扳回的局势?”

名单争议看似平息,却暴露更深矛盾:宋任穷主持过原子弹工程,周纯全统筹抗美援朝后勤,这些非一线将领该不该算?邓华指挥金城战役歼敌5万,却因“朝鲜战场不算国内战功”被卡住。更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若按“山头平衡”,红四方面军已有徐海东,再提许世友是否多余?

某些人总爱说“战功够格”,可十大将里张云逸主要搞统战,谭政擅长政工——按这逻辑,肖克、李达的参谋作业岂不更该授衔?嘴上喊着“不拘一格”,真到评衔时却又死抠“红军师长、抗战旅长”的条条框框。一边嫌许世友“脾气暴”,一边夸粟裕“敢抗命”,双标玩得挺溜。

当肖克这样的“上将天花板”与部分大将履历高度重合,到底是当年评衔确有遗漏,还是我们开了上帝视角苛求历史?若真按“战功+职务”硬评,十大将名单该换掉谁?

下一篇:川北王田颂尧:统治川北26县14年,后成红四方面军“运输大队长”
上一篇:北洋军阀混战:亲家之间的较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