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王田颂尧:统治川北26县14年,后成红四方面军“运输大队长”

147 2025-07-14 13:58

1933年12月21日,决定四川局势走向的二刘之战终以刘湘的胜利画上句号。在这场大战中,四川各路军阀或大获全胜、或遭受重创,尚未来得及整理战场,川北军阀田颂尧突然接到紧急报告:他的老巢——通江已被红军所占领。

田颂尧

夺取通江,红四方面军亦以此为基地,进而以通江及周边地区为核心,成功创建了全国规模第二大的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

田颂尧所倚重的29军军部,正式设立于通江县。在那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民国年代,军阀军部的驻扎地,无疑成为了其统治的核心所在。

闻悉其盘踞之地已被红军所据,田颂尧激动不已,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着手调度兵力,发动了对红军的攻势,一心想要剿灭红军,重夺失去的根据地。

自清朝覆灭,民国崛起之际,四川因其地处内陆、物产丰饶、人口稠密,加之四周环绕群山,易守难攻,故历来被誉为“天府之国”。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地理优势下,四川却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之中。

与诸多省份相继涌现出一家独大的军阀领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或许是因为四川地域辽阔,又或许是其独特的地形环境使得然,在民国期间长达38年的时间里,四川未曾出现一个能够独揽全省大权的“四川之王”。

四川割据地图

在防区制的推动下,四川涌现出众多军阀势力,他们各自盘踞一方,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和地盘,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川系军阀集团。当时,四川境内的军阀数量之众、混战之频繁,在全国范围内均居首位。

无论是为了壮大自身的军事实力,抑或是拓展领土,乃至实现个人抱负、扫除群雄、立志成为统御全川的四川霸主,这些目标不谋而合地成为了四川各路军阀的共同追求。

在北洋军阀时代,熊克武、刘存厚、杨森等四川军阀曾先后发起统一全川的战役,尽管他们均未能如愿以偿,但这并未妨碍刘湘与刘文辉这对叔侄重燃四川王争霸的烽火。

1932年,在四川群雄割据的军阀势力中,刘文辉与刘湘叔侄二人,分别执掌川东与川西,实力最为雄厚。他们发起了四川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军阀混战。显而易见,在这场激战中胜出的那位,极有可能登顶成为四川之主。

红四方面军自鄂豫皖根据地西征抵达川北,其之所以能迅速确立根基,实则与彼时四川正值二刘争霸的局面密切相关。

刘湘

这场战争直接关乎四川“四川王”的宝座归属,对每一位四川军阀的根本利益都至关重要。因此,这场二刘之间的战争并非仅限于刘湘与刘文辉二人,它几乎将四川的所有军阀势力都卷入其中,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占据川北地区的田颂尧。

在四川众多军阀中,田颂尧虽非显赫一时,却独具崛起之势。1888年,他生于四川简阳,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经辗转,重返故土四川。彼时,他仅是第四镇的一名普通参谋,职务平平。

进入次年,即1912年四月,民国正式成立,田颂尧的职位随之调整为第四师第六团第二营的营长。与此同时,四川资深军阀刘存厚担任第四师的师长,位居田颂尧之上三级,二者之间的地位悬殊,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自那时起,整整十年间,田颂尧始终如一,忠诚地为刘存厚效力。他历任清乡独立支队之长,亦曾随刘存厚投身于护国运动,参与通电声讨袁世凯之役。

1916年8月,正值讨袁战争的关键时刻,田颂尧凭借出色表现脱颖而出,晋升为第二师骑兵团团长,同时担任成都城防司令一职。他终于跨越了下级军官的界限,跻身中层军官行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并能够统率上千精兵。

刘存厚

自那以后,在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中,田颂尧始终效忠于刘存厚,参与并见证了每一场战争,屡次以战功卓著。即便刘存厚在混战中遭遇败绩,田颂尧亦未曾背弃,始终坚定地跟随左右。

1918年,北洋政府赋予刘存厚以第21师师长的重任,作为其麾下杰出将领的田颂尧亦随之晋升,荣任第21师第41旅旅长之职。

经过八年的军旅生涯,田颂尧终于攀上了军队高级军官的宝座。自此,他不再是默默无闻、毫无影响力的棋子,而蜕变为一位握有兵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自己命运的高级将领。恰在同年,北京政府亦正式授予他陆军少将军衔。

1919年,云南军阀唐继尧麾下的川滇黔联军,拉开了对熊克武的讨伐战。秉持与熊克武同仇敌忾立场的刘存厚,随之与川滇黔联军陷入了激战之中。

熊克武在这场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胜利,将唐继尧的联军驱逐出四川。在成功结束这场纷争后,屡建奇功的田颂尧理所当然地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他被北京政府委以重任,任命为陆军第21师师长,并兼任川西北垦殖总司令之职。

四川割据形势

自那时起,历经十年的军旅生涯磨砺,田颂尧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在这片四川的广阔棋盘上,他得以以一位棋手的身份,参与其中。

即便如此,田颂尧依旧未曾离弃刘存厚。1921年,熊克武携手各方军阀发动了旨在驱逐刘存厚的战役,田颂尧意料之中地站在了刘存厚阵营,与四川军阀联军展开了激战。战败之后,田颂尧便随刘存厚一同撤退至川北的通江、南江、巴中等地区。

在这场战役中,田颂尧虽败犹存,其麾下的军队损伤亦不算严重。故而,归返驻地后,田颂尧所部迅速恢复了元气。

田颂尧再度率领麾下部队投身于四川境内的军阀混战。在这连番的混战中,他凭借着超群的军事天赋与娴熟的策略,不仅未使部队能力受损,反而愈战愈强,实力不断壮大。

在1925年的杨森统一之战中,田颂尧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率领21师成功切入了杨森的侧翼,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正是这场激战,使得田颂尧的部队攻占了绵阳及其周边地区,同时吸纳了川军第13师的段荣宗部和第8师的两个团,从而使得其地盘与兵力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自那时起,田颂尧正式与刘存厚决裂,跻身四川军阀行列,成为一股崭新势力。伴随着兵力的扩充与地盘的扩大,田颂尧的价值也随之攀升,自然吸引了各方的关注与拉拢。

民国四川地图

故1926年五月,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吴佩孚果断任命田颂尧为四川军务帮办及川西北屯垦使。此任命可谓恰逢其时,自此,田颂尧不仅拥有了一支独立掌控的军队,更获得了中央政府赋予的正义之师身份,从而得以正大光明地统治川北。

掌握了自己的地盘和武装力量之后,田颂尧如同其他军阀一般,迅速开始了实力的扩张。在无序的扩军潮中,他所统领的川西北屯垦军壮大至拥有5个师和2个旅的规模,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因此,田颂尧在四川众多军阀中,亦成为了实力最为雄厚的军阀之一。

田颂尧不仅加速扩充军力,更持续扩张领土,在其事业巅峰之际,已掌控川西北地区之26县。

1926年9月,伴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攻克武昌,我国局势渐趋明朗:以国民党为主导的北伐军即将取而代之,成为统治中华大地的崭新力量。

在这种背景下,四川各路军阀,尽管名义上仍属于北洋军阀体系,却纷纷展现出识时务的远见,毅然宣布改换旗帜,投向国民政府的怀抱。

当时国民政府正处于北伐的关键时期,军力有限,对四川各路军阀的影响力也难以触及,于是顺势而为,接纳了这些军阀的加入。

北伐战争

鉴于国民政府的军队与势力尚未触及四川,故而四川各路军阀在归附国民政府后,其辖区内的军队阵容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动,唯一有所区别的不过是军队的编号。彼时,田颂尧所统领的川西北屯垦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田颂尧顺理成章地担任了军长之职。

实际上,无论头顶上是北洋军阀的统治还是国民政府的治理,对于田颂尧等四川军阀来说,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在纷扰的时代背景下崭露头角的田颂尧深知,他所率领的军队,才是确保自身权势与财富的根本所在。

因此,在投靠国民政府后的第二年,即1928年3月,田颂尧便着手大规模扩充军队。他将麾下的第二十九军从原有的三个路改编为五个路,并增设了川西北屯垦军及教导师,使得总兵力迅速攀升至六万余人。

1931年岁末,恰逢四川各派军阀再次陷入混战之乱,田颂尧趁机扩大了军力,并成功收编了四川另一位军阀李家钰所部之三个旅,从而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巅峰时期,田颂尧的麾下汇聚了五个师、四个路及一支川西北屯垦军。伴随着实力的与日俱增,田颂尧的野心亦随之膨胀。当时,他不仅肆无忌惮地扩充军备,更是特地设立了航空筹备处,意图组建属于自己的空军。

依此趋势发展,若无外部势力干预,待田颂尧势力壮大,他发动统一全川之战的可能性极大。

随着红四方面军的到来,这一切终成泡影。

红四方面军鄂豫皖根据地

1932年12月,西进的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陕西关中地区。据当地国民党报纸报道,红四方面军喜讯频传:四川军阀刘湘与刘文辉在成都周边展开激战,争夺地盘。刘湘的势力范围内,众多四川军阀亦纷纷加入战团,并肩作战。

川北之地,与红军毗邻,曾是四川军阀田颂尧的势力范围。鉴于田颂尧将主力调往成都以支援刘湘,川北地区现时显得异常空疏。

在川北区域开辟根据地。

1932年12月17日,红四方面军红73师27团在师长王树声的指挥下,勇闯大巴山,成功击败了两河口田颂尧部的一个营,进而占领了两河口,从而为红四方面军在巴山南麓赢得了第一个战略立足点。

紧接着,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跨越大巴山脉,挺进川北地域。恰逢田颂尧的主力军出征成都,参与二刘之战,后方守备空虚,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果断决策,兵分三路,分别向西方、南方和东方全速推进。

不久,红四方面军接连击败了田颂尧部属的多支地方留守部队,相继控制了通江、巴中等地,迅速建立起根据地,并在各区域设立了基层的苏维埃政权。

川陕苏区

川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正是红四方面军西征后摆脱鄂豫皖苏区重创的关键所在。在极度疲惫之际,该根据地为红四方面军提供了稳固的立足点,并使其得以实现极大的恢复与扩展。

身处成都,正梦想着壮大实力与领土的田颂尧,忽闻老营被红军所占的噩耗,顿时惊慌失措。他立刻全力以赴,集结兵力,向红四方面军发起猛烈攻势,意图夺回失地。

1932年2月18日,田颂尧集结精锐部队,共计38个团,约6万人,兵分三路,向川北地区发起进攻。其意图显然是为了夺回昔日的根据地。若在此过程中能够一举消灭红军,自是求之不得;即便未能如愿,将红军驱逐至陕南境内,亦在可接受之列。

田颂尧的老巢遭受威胁,遂全力应对,其拼死抵抗的精神自然引起了蒋介石的青睐。蒋介石向来将剿灭红军视为人生的首要任务,于是迅速将田颂尧擢升为川陕剿匪督办。他不仅慷慨地拨予20万元巨款和100万发子弹,更下达命令,要求当时驻扎陕西的胡宗南中央军与田颂尧协同作战。

红军刚刚踏入川北之地未久,尚在元气未复之际,其兵力与田颂尧所率六万雄师相较,差距颇大。鉴于此,红四方面军紧急于通江县孔庙召集会议,共商对策。

红四方面军军旗

有人提议再次从川北撤军,转而采取流动战术,然而曾中生坚决抵制此建议。他主张痛下决心,就地与敌人展开决战,从而稳固川北根据地。徐向前、陈昌浩等将领均赞同曾中生的看法。最终,红四方面军毅然决然,决心突破敌人的围剿,成功建立了川陕苏区。

自二月中旬起,针对田颂尧的三角攻势正式拉开了序幕。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将整个战役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核心策略是稳固阵地,逐次抵抗。一方面,凭借地理优势对敌进行有效阻击;另一方面,通过消耗敌人战斗力,伺机寻找决战时机。

在此战略指导下,红军相继撤离了南江和巴中两座县城,然而,这一举措亦对敌人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例如,在成功狙击敌人左翼部队的进攻中,红军仅用10天时间便消灭了5000余名敌军。

1933年4月下旬,徐向前率红军在击败敌军一部后,再次果断选择撤离通江县。此刻,田颂尧的进攻似乎已圆满告捷,红军被迫撤退,而老巢通江亦被其收复。

田颂尧,踌躇满志,一方面坚信剿灭红军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另一方面,他野心勃勃,仍旧不断地抽调兵力,奔赴成都,参与二刘之间的激战。

刘文辉一家

田颂尧在胜利的喜悦中未察觉,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在进攻红军的战役中已付出了上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与此同时,他不断扩张领土,这也使得他的兵力愈发分散。

徐向前分析认为,在持续的战斗中,敌方已显疲惫之态,加之其骄傲自大的心态,此刻正是我们打破敌人围攻、全面反击的绝佳时机。

迅速召开空山坝军事会议,徐向前亲自坐镇,确立了全面反攻、彻底消灭敌人左翼纵队的战略部署。翌年5月2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抵达指定阵地,随即发起了针对敌人左翼纵队13个团的猛烈攻势。

在徐向前总指挥的号令下,红军出奇制胜,对敌军展开了全方位的攻势。经过连续三昼夜的激战,红四方面军一举消灭敌军7个团,击溃6个团,田颂尧的左翼纵队亦被彻底摧毁。

随着左纵队的溃败,田颂尧所部其余两路进攻部队——纵队与右纵队——亦陷入恐慌,纷纷弃械而逃。红军趁此良机,发起了猛烈的反攻。不仅成功收复了根据地,更将根据地的版图大幅扩张。

徐向前

1933年六月的中旬,随着田颂尧所发动之三路围攻终被彻底挫败,红四方面军亦迎来了辉煌的胜利。在历时近四个月的激战之中,红军英勇奋战,共歼敌逾1.4万人,俘虏敌军超过1万人。

田颂尧所辖的总兵力不过6万余人,这一数字的揭示,无疑昭示了红四方面军在反三路围攻的激战中,已将田颂尧多年来积累的军力削减了一半。与此同时,以通、南、巴为轴心的革命根据地,其版图亦迅速扩张,覆盖面积增至3万余平方公里,人口数量更是突破200万大关。

当长征抵达川陕地区时,原本不足15,000人的红四方面军,迅速壮大至4万余人。借助田颂尧“慷慨赠送”的俘虏与武器装备,红四方面军将编制从最初的4个师扩充至4个军,实力与兵力一举超越了鄂豫皖时期的顶峰。

田颂尧的巢穴被侵占,麾下兵力遭受巨大损失,这对秉持“有枪便是草头王”信念的田颂尧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蒋介石早已对那些不听号令的军阀深恶痛绝,便趁此机会,对田颂尧进行打压,剥夺了他川陕边区剿匪督办一职,同时他也因此失去了大量地盘和军队。

自无疑问,随着川陕根据地的扩展与红四方面军的日益强盛,其对四川各路军阀的利益构成了直接威胁。加之蒋介石的压力,取得二刘大战胜利的刘湘迅速集结了20万精锐之师,进而发起了对川陕苏区的六路围攻。

川陕苏区

此番经历惨重兵损的田颂尧接任为第二路总指挥。尽管刘湘所集结的兵力更为雄厚,但在徐向前的英明指挥下,已恢复并壮大实力的红四方面军再度挫败了敌人的围剿。

至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英勇奋战,一举斩获敌军2万余人,缴获各类枪支逾1.2万支,赢得了辉煌的胜利,成功击溃了六路围攻,从而为自身的进一步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巅峰时期,红四方面军成功构建了一个东西绵延超过400里、南北横跨500余里的庞大苏区,总面积达4.2万余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二大苏区。该区域总人口超过500万,据此设立了23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的力量也得到显著扩充,兵力增至8万余人。

田颂尧所部,曾占据红四方面军的老巢,且兵力损失惨重,其境遇愈发凄惨。1935年2月,田颂尧率领残部再度投身于对红军的防御战,却不幸再次遭遇了惨重的失败。

蒋介石以其擅长落井下石而著称,遂于4月20日下令对田颂尧进行惩处,将他撤职并展开调查,同时将田颂尧所率领的二十九军改编为四十一军,并委派了新的军长。自此,田颂尧彻底丧失了军权。

蒋介石

在失去地盘与兵权之后,田颂尧的威风不再,遂退居成都过着闲散生活。尽管如此,作为昔日四川军阀中的佼佼者,即便没有了疆域和军队的控制,田颂尧仍不愁生计,他的日常依旧过得颇为惬意。

1936年秋季,田颂尧获擢升为军事参与上将参议,尽管军衔有所提升,他却依然未能掌握兵权。自那时起,他长居于四川之地。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还积极创办了多所教育机构。

1949年12月,伴随着刘邓大军在西南地区的迅猛攻势,田颂尧与刘文辉、邓锡侯等将领一同宣布起义。新中国诞生之际,田颂尧相继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要职。直至1975年,这位87岁高龄的田颂尧在成都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如果开国大将有20名、都有谁会上榜
推荐资讯